《史记》里说,“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农业兴则百业兴,农民富则国家富。从古至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为过,既关乎经济稳定,更关乎亿万百姓的民生。
近些年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以及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不断进入和重塑传统农业,改变着农业产业的格局,农业的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农产品流通逐渐打破时间、空间的制约,去除冗余的中间环节,农民实现了“一键卖全国”,乃至“一键卖全球”。我国农业生产连续丰收,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个产业链效能不断提升。
据媒体报道,河南开封市一位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借助电商平台一年能卖掉1亿斤红薯,雇用的当地村民一个月收入能够达到七八千元,很多村民不需要再外出打工;四川大凉山一位“90后”小伙,一年能卖出上百万斤的石榴;陕西周至县一位“90后”商户,去年线上销售200多万单猕猴桃,销售额上千万元。
可以预见,随着电商在农村越来越普及,物流基础设施越来越完善,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农产品线上规模势必将继续扩大,把更多利润留在农村,同时让终端消费者获得低价好物。
然而,受限于信息不对称、数字化程度低、交通不便、物流体系制约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科技含量,让农产品高效快速上行,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难题。一些关键性的痛点、难点和堵点,比如在电商平台上,农产品经营者的佣金和流量费负担重等问题,需要引起重视,需要为商家“减负”。
农产品是典型的非标品,损耗率高,市场风险大,商家赚钱不易。如果佣金和流量费较高,会让这个原本高风险、低利润的行业负担更重。佣金和流量费对利润微薄的农产品商家来说,构成了不小的负担,小商家很难存活,大商家活得很难。
有人做过测算,电商平台上从事农产品销售的商家,商品本身的成本、人工、包装、物流等比较固定的成本大概占了商品价格的80%,剩下的20%里,如果购买平台流量费用高,意味着利润减少;而压缩流量投入费用意味着减少交易。在几大主流电商平台上,农产品商家的流量成本在商品价格中的占比,低的有5%左右,高的则达到了18%左右。反倒是引起广泛讨论的“仅退款”问题,即便是在损耗率最高的生鲜农产品中,也占比极低,大约在3%左右。
要让农产品更顺畅地上行,让整个农业产业链的参与者受益,就必须想尽办法降低电商流量费,让利于民,还富于民。尤其是通过减负来培育更多的优质商家,驱动他们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做大做强,才能更好地服务农业生产者和消费者。
日前,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出台《关于引导网络交易平台发挥流量积极作用扶持中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的意见》,鼓励网络交易平台企业合理配置流量资源,特别是向农产品经营主体、特色经营主体和新入驻经营主体倾斜,通过结合大型促销等活动,加大对平台内企业商户的流量支持,帮助他们提高流量利用效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从而充分激发平台内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市场活力,为扩大内需、促进消费贡献力量。
对于各电商平台来说,投身于农产品供应链的深度整合与优化之中,通过不断提升效能,有效削减高昂的流量成本,为农产品上行开辟更为宽广的道路,不仅是社会责任,也是自身转型升级、提升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国之持久者,行于农者也。”希望更多的电商平台用实际行动切实为农产品流通减负,把扶农、助农、爱农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