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徂徕镇许家庄村的千亩麦田,连片的绿浪随风起伏,现代化农机穿梭作业,一幅生机盎然的现代农业画卷跃然眼前。近年来,许家庄村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契机,创新推行“党支部+合作社+新农人”的土地托管模式,让分散的耕地“活”起来、村民的腰包“鼓”起来、集体的产业“强”起来,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共富的乡村振兴之路。
“土地托管能顺利推进,关键靠党支部带头!”许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介绍。许家庄村创新推行支部“四定工作法”——定思路、定目标、定措施、定责任,通过党员大会集智、群众代表议事,仅用1个月就完成700余亩土地托管签约。为打消农户顾虑,村“两委”组建调研小组逐户走访,针对留守老人、务工家庭等不同需求“量身定制”托管方案,让“谁来种地、怎么种好”的难题迎刃而解。
在许家庄村“新农人工作室”,年轻的农技专家正通过无人机演示小麦飞防技术。合作社联合新农人开展技术培训10余场,推广镇压保墒、智能灌溉等新技术,让传统农户变身“现代农把式”。通过“四统一”托管服务,农户每亩成本降低200元,产量反增200斤。村民刘树红算了一笔账:“土地交给合作社,咱当‘甩手掌柜’还能多赚钱,这好事上哪儿找!”
许家庄村并未止步于此。通过跨村联建,他们联合曹庄、邓家庄成立现代农业产业联盟,整合2200亩土地实现“跨村托管”。曹庄村的面粉厂、泰山栗仁公司的冷链仓储相继加入产业链,形成“种植—加工—仓储—销售”一体化体系。如今,鲜玉米错峰销售增值20%,村集体年增收超15万元。下一步,黄金梨、大棚蔬菜等特色产业也将纳入托管体系,让更多农户共享发展红利。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从“望天收”到“智慧田”,许家庄村用土地托管这把“金钥匙”,打开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三重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党支部的红色引擎持续发力,合作社的绿色产业蓬勃生长,新农人的蓝色科技注入活力,正共同“许”就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未“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