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流转 > 流转新闻

贵池:多环节托管,破解“谁来种地”难题

2025年04月27日 来源:金台资讯

  春耕时节的贵池乡村,田间地头的繁忙景象悄然生变:不再是农户弯腰插秧的剪影,而是流转土地的连片整治、托管团队的协同作业。面对“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的时代之问,贵池区通过创新农业多环节托管模式,将分散耕地纳入集约化生产链条,有效整合了服务需求与资源,把一家一户小生产融入农业现代化大生产之中,助推贵池农业产业化发展,进一步夯实乡村振兴产业基础。据统计,2024年,全区粮油等主要农作物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18.6万余亩,带动农作物亩均增产65斤、亩均节本80元。

  农民转身:从承包户到“田管家”

  “我这把年纪不想再操心了,明年200亩地全托给村里!”春耕前夕,马衙街道马衙村年过古稀的种植大户朱邵春找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赵先贺。这位种了半辈子田的老把式,如今选择将土地交给专业公司托管,自己则带着农机加入“田管家”队伍,每月稳拿3000元工资。

  马衙村的探索是贵池破解耕地撂荒难题的缩影。过去,该村4238亩耕地曾因劳动力流失闲置近半,2024年,赵先贺等村干部创新工作方法,把部分农户不愿意耕种或无力耕种的田地从村民手上流转到村集体,再以保底亩产550公斤的协议统一交给第三方农业托管公司进行全流程科学化、规模化种植,以提高粮食产量。首年试点的700亩托管田交出亮眼答卷——实现服务费收入50.76万元,带动75户农户人均增收超400元,4位经验丰富的村民转型为专职“田管家”。

  实实在在的效益打破观望僵局,越来越多和朱邵春一样的村民愿意把田地交给村里统一管理。今年春耕前,该村乐村组、新建组、共义组村民纷纷主动要求加入托管体系,推动全村托管面积扩至近2000亩,新增受益农户400户。

  农业多环节托管有效解决了土地撂荒、粗放经营等问题,让年迈的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脱出来,让年轻的劳动力安心外出务工,据悉,截至2024年底,我区农业多环节托管已服务小农户1.26万户;带动农户户均增收约245元。

  模式创新:“三级联动”重构生产关系

  与马衙村达成合作的池州市绿久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贵池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的先行者。这家老牌农业企业提供的托管服务不仅将年纪渐长、精力有限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解放出来,其创新的“服务组织+村集体+新型经营主体或生产负责人”三级联动托管“联合体”托管模式,也为正值壮年、计划在粮食种植领域大展拳脚的大户们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老吴,这两天小麦要扬穗了,记得及时打药。过两天带你去墩上那边的育秧大棚看看新品种!”近日,唐田镇凤凰村的“合伙人”吴年生又接到了绿久丰田管家的电话,这样的“叮嘱”他几乎每三天就会听到一次。

  2023年,唐田镇和池州市绿久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农业托管合同,在本镇凤凰村、吴田社区推行农业托管“联合体”模式。在该模式下,村集体同样首先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与托管公司合作,分别与村民、托管公司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和托管服务合同。不同的是,原先村中的土地流转经营大户成了企业和村集体的“合伙人”,签订生产合作合同。在生产过程中,该公司仅提供农业技术、农资供应、耕种防收及田间生产指导等服务,具体的生产安排、田间管理及用工则皆由“合伙人”成员负责。三份合同建立起“保底产量+保底投入”的利益机制,实现资源整合与风险共担。

  而在当时,吴年生不敢轻易转换身份,对村里的“新动静”持观望态度。直到次年丰收季节,他惊讶地发现“合伙人”们的亩均产量要远高于他的田地。抱着疑问,吴年生今年也加入了联合体行列。签约后,他不仅获得全程农技指导,还能根据田管家提供的品种特性分析科学选种。“过去跟风种植亩产400公斤顶天,现在托管田稳定在550公斤以上。”吴年生手持田管家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各项成本、风险系数清晰罗列。

  这种工业化管理思维正在释放效能:绿久丰通过集中采购农资、标准化作业,带动托管土地成本下降20%。截至2024年底,全区推广“联合体”模式2万余亩,农户节本增效达30%。

  村集体进阶:从耕种者到服务商

  同样在农业多环节托管中实现多方共赢、风险共担的还有马衙街道金山村。这个自2022年便在全区率先开展村级统筹农业全流程托管的村庄,又以新的实践为村集体转型提供新范式。

  “托管面积越来越多,我们意识到应当适当放手,腾出更多精力处理村中其他事务。”金山村驻村第一书记章炜介绍。今年,该村对流转土地开展分层托管:前端与墩上育秧大户共建基地,中端委托专业团队托管种植、与科研机构攻关再生稻单产提升,后端建设烘干中心延伸产业链。

  一改过去的全流程“操心”,今年金山村村集体聚焦产业链两端发力:投资气吸式育秧设备进行集约化育秧,联合安徽至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烘干中心破解存储难题。“我们正从生产者转向服务者。”章炜预计,今年该村村集体收入仅农业板块增收超50万元,村民地租、务工收入也将进一步提升。

  青春赋能:“新农人”解锁“新农经”

  与金山村在粮食烘干领域深度合作的安徽至简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正是近年来深耕农业领域的贵池新起之秀。该企业自2022年在乌沙镇成立以来,与乌沙镇多村合作,整合近万亩农田资源,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种植,发展水稻、大豆、油菜等主导产业,通过科学管理、良种推广和机械化作业,该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显著提升。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该企业的创始人——“90后”新农人林晓军过去是从事金融业的农业“门外汉”。在机缘巧合下,林晓军发现乌沙镇有大片良田撂荒,这让他意识到贵池农业领域必定大有可为,便果断转行成立农业公司,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手段钻研农业知识。“学习东西还是年轻人快!小林总来了以后我见到了好多没见过的新机械、新方法!”乌沙镇的资深“老农人”朱新启感慨地告诉记者,自己在乌沙种了十几年小麦,每年亩产稳定在400斤上下,而林晓军种小麦的第一年,便通过科学精细化种植方式获得了亩均产量700斤的“好成绩”,这令他不得不叹服。如今,朱新启已成为至简农业的一名全职田管家,年收入超过10万元。

  林晓军还善用跨界思维改写农业逻辑,他巧妙地将金融风控理念引入种植管理,投资建设烘干仓储设施,通过“规模经营+错峰销售”模式,延长粮食销售周期,2024年,该企业的粮食销售均价每斤高于普通散户0.03元,同时发展西瓜、桃树等经济作物,形成“粮食保底、多元增收”的产业格局,带动80余名村民就业。去年,该企业年产值已突破2500万元,年收益约200万元。

  如今,越来越多新鲜血液为我区农业生产托管服务市场注入活力,服务领域日益广泛,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截至2024年底,全区实施农业生产托管的服务主体共有238个。其中,2024年新增服务组织30个,新增年服务收入474万元。

  近年来,贵池积极整合农业服务资源,通过政策引导、服务组织牵头、财政支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持续扩容,土地托管从单一环节向育秧、植保、烘干等全链条延伸,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多环节的托管服务体系,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真正落实到位。清晨的田野上,连片秧苗在专业团队管护下舒展新绿——这场由多环节托管引发的农业变革,正在铺就贵池农业现代化的崭新路径。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