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土地信息
农村土地网 > 土地贴吧 > 农地制度僵化导致农业生产流通冰火两重天

徐斌

农地制度僵化导致农业生产流通冰火两重天

发表于:2011-05-28 07:25

  一方面是资本在粮食流通领域跑马圈地,另一方面却又出现农田大面积抛荒,农村青壮劳动力集体告别农业生产局面。资本之所以不愿意对农业生产环节大规模投入,就在于目前中国集体土地所有制非常僵化,风险太大,因此宁愿在流通环节下大本钱,也不愿意卷起裤腿下农田干苦力。

  在日益强烈的粮价上涨预期下,有媒体目前在黑龙江、安徽等地的部分粮食主产区调查发现,民营资本、外资、社会游资、国有资本等纷纷投资建设加工厂、仓库,在粮食市场“跑马圈地”。此外,一些资本投机大于投资意愿,囤粮从事流通贸易倾向较强,但却没见有哪家愿意亲自下田种粮的。而粮食流通领域,资本蜂拥踏来的主要原因,就在粮食流通领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这个领域市场化程度非常高。

  粮食涨价预期让开米店的人多了,但这并不代表种田的也多。

  虽然有种粮补贴,国家也对粮食实行最低价保护,但当农资价格增长的速度远大于粮食价格的涨幅时,撂荒成了农民们的无奈选择。国土资源部此前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撂荒耕地有近3000万亩。中国老龄科学中心的一项调查指出,在我国农村60~64岁的老人中,有62.7%的人依然从事农业生产,农村中65~69岁的老人中有47.6%的人依然从事农业生产,即使是70~74岁的农村老年人中也还有29.2%依然从事农业生产。事实上,根据各方调研报告来看,中国农村青壮劳动力早就告别务农,家庭主要收入来源来自进城打工经商。

  按正常经济逻辑和欧美国家农业生产经验,应该是耕地向种田大户集中,资本逐步增大农田投入,农业生产逐步分工细化,最后告别小农经济,形成农场经营模式。但在中国目前的集体土地制度下,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因为农地所有权归属村集体所有,农户只有承包权。农业经营又有投入大、产出周期长等特点,而现有农地制度注定农地承包权转让经常得不到法律保护,同时抵押贷款等相应权益缺失,因此,资本对农田投入兴趣欠奉。这种情势下,不可能出现出现成熟的农场经济。

  因此,在目前低效的中国小农户经营模式下,农地改革唯一的动力,只能是未来粮价暴涨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