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县新营子镇8000亩良田撂荒谁之过
发表于:2011-09-21 16:43
记者了解到,从1998年二轮土地承包以后,多少年来一直靠天吃饭,广种薄收的土地上养育着这个小村庄里的300多口人,近几年来,连年干旱少雨,村民温饱都很难解决,每年都是靠外出打工和30多元的农业补贴维持一家人的生活所需。村民贾亮一家4口人,全家人分得的土地是100多亩,他比别人幸运的是,在春天的第一场雨后,耕种了这块10亩的玉米地,其他的都无法耕种。当他带着记者走进他的玉米地时,记者看到的是枝叶泛黄的玉米苗,与记者在邻村灌溉田里看到的玉米苗有天壤之别。“这是家里一块上好的土地,雨后我及时耕种才发芽、长苗,现在玉米本应该是果实累累的季节,可这些玉米苗也濒临死亡。如果再没有大雨的话,恐怕连根草也不会收获到了。”贾亮抚摸着自家因干旱而即将死亡的玉米苗,欲哭无泪。
展开自救:村民无奈出门务工。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托县新营子镇合同营村委会新圐圙村的白美军,今年儿子参加高考,即将走进大学校园,白美军为了筹集儿子的上学费用,到离家不远的煤场打工,每天回家就是一个“黑人”,虽然大家都知道,长期在污染严重的地方打工,身体上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适,但为了养家,他不得不忍受病痛的煎熬。“孩子开学需要10000多元,我在春季投资了5000多元的化肥款与肥料,可因为干旱而没有耕种,自今田里的粪堆都没撒。不出去打工挣点钱,今年的日子怎么过啊?”白美军说。
抗旱救灾:村民自筹资金打井
新圐圙村民小组长贺五告诉记者,他多次向新营子镇里领导申请水利建设,可都被领导告知:上面没有这笔款项为由拒绝。“从我担任村民小组长这些年来,新圐圙村的农业因干旱收成一直很低,我多次跟乡镇领导申请,都说没有这部分资金,现在国家都很关心农民,为什么我们村这么多的农田,连一眼机井都不能救助么?或者说找人来投资也可以啊!村里300多口人,现在年轻体壮的都外出打工,仅有100左右的老人或者孩子留在家中,大片土地荒废,连续几年旱情都很严重,留在家里的老人孩子还可勉强度日。今年只有20%的农田有苗,如果再不想办法的话,村民20%的农田也会颗粒无收的。”贺五情绪激动地说。
今年6月份,新圐圙村民小组长贺五在申请政府救助无望的情况下,自筹资金2万多元,在自家的耕地上建了一眼70多米深的小井自救。谈到灌溉成本贺五很是无奈,他说:如果是用电带动抽水的话,相对会省钱,而他现在用的是柴油发电机成本很高。他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帐:现在这眼小井可以灌溉方圆300平米的耕地,小井提水设施用的是柴油发电机,每亩地需要40元的柴油费用,他种了70多亩绿豆苗,需要浇水四次,才可以收获,那么70亩绿豆要2800元浇水一次,4次水下来需要11200元,每亩绿豆可收100斤,每斤好价时是4元钱,那么一亩地的收入是400元,70亩地毛收入是28000元,减去肥料的成本5000元,两名壮劳力一年的收入不过万元,需要供2个孩子上学,一家人的生活很紧吧。“即使这样勉强维持温饱,也比那些颗粒无收的村民幸运的多。”贺五妻子满足地说。